何必阔,男、汉族、1977年6月出生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,1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,现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、中国文物学会会员、浙江省陶艺塑艺专业委员会委员、浙江省民俗文化促进会会员、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、浙江省民间美术家协会温州分会副主席、温州市文化产业促进会理事、温州夹苎漆器博物馆馆长、苍南县何氏夹纻漆器有限公司董事长。曾获得龙港十佳群文先进工作者、龙港十大杰出青年、苍南县首届十佳非物质传承人、苍南县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、十大文化苍商、首届温州民间文艺人才、首届温州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、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、浙江省文化厅评定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夹纻漆器”代表性传承人等荣誉称号。

2009年至今已有二十多件作品获得国家、省级金、银、铜奖,其中作品【填彩戗金卧龙瓶】获浙江陶艺塑艺类金奖,作品【古村落】获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暨古典家具、收藏品博览会金奖。在省、市级发表多篇论文《漆艺技法的发展和运用》、《漆器离生活有多远》等。

何必阔自幼受家庭艺术环境熏陶,16岁开始随堂哥学艺,2009年3月份参加了由文化部,财政部委托中工美组织在北京社会主义学院举行“中国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”学习,同年10月入学中国人民大学继续学院学制3年大专毕业,2012年10月在北京大学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学习,2014年6月在浙江大学文化产业创新研修班学习,2015年9月在厦门筼筜书院参加温州文化产业骨干研修班。20多年来,锲而不舍,刻苦钻研。20世纪末,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,漆艺这项既繁琐又劳累的手工艺,不再为人们所重视,何必阔的许多同行兄弟相继改行,跳到新的领域去掏金。眼看传承千年的夹纻漆艺面临绝传,何必阔独力支撑,通过查阅资料和参加远程教育学习,提高理论水平,用理论来指导实践,又用实践来检验理论。他在熟练运用传统制胎和髹漆技法的基础上,创新了石膏制胎法、塑胶制胎法和分模复合模型制胎法,开发了一批新型的更富有工艺特色的产品,创新了多种色漆的配研方法及漆面装饰方法,使何氏夹纻漆器更加绚丽多姿、丰富多彩。通过理论进修和实践观摩,何必阔眼界大开,他在传统夹纻胎工艺的基础上,更深地去了解和研究制作漆艺的各种技法,技艺日精湛,从何氏先人只能制作黑漆和金漆发展到现在的各种色漆的自配方,并且能够熟练运用濒于失传的推光技艺。在模具方面从先人只做泥胎、木胎、夹纻胎工艺,改进到自制模具,增加了夹纻漆器的类型和品种。

迈入新世纪,在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政策引导和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下,何必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,提供相关文字图像、实物及现场流程工艺制作展示,2009年苍南夹纻漆器成功申报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2012年又成功申报为温州市优秀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品种,作品还被评为首届温州市城市礼品,成为了当地的金名片。2009年以来,苍南夹纻漆器每年多次组团参展国家、省级大型展览活动,作品曾多次参加由市委宣传部、文化局等组织的“温州•重庆文化周”,“温州•台湾文化周”等重要活动。杭州电视台、温州电视台、温州日报、浙江文化信息网、文化月刊、求是先锋等各大媒体杂志先后刊登大量图像和文字,介绍个人事迹和漆文化的魅力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,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,为温州、浙江乃至全国的漆器行业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。这么多年来,他克服了传承难、效益慢等诸多困难,不懈努力地一步步将我国优秀传统工艺―――夹纻漆器推向市场,让更多人去了解它、接受它、让非物质文化代代相传,逐步实现他的中国梦、漆器梦!